在社交平台,一份全新的兼职工作——“伴读”正在大学生中悄然兴起。与注重课业辅导的家教不同,伴读需要更多的情绪投入、情感交流,大学生们尝试走进家庭,成为“临时保姆”,陪着孩子做作业、读绘本、出门玩耍,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。
一边是大学生寻找兼职,另一边,家长们由于种种原因,选择将育儿“外包”给年轻有热情的大学生。然而,大学生能帮忙带娃,却难以填平亲子间情感的裂缝。有人在陪伴中收获真情,也有人在争吵中尴尬退出。记者采访了几位有伴读经验的学生,以及找大学生“带娃”的家长,听听他们的故事以及选择背后的原因。
“姐姐来了,可以安心做饭了”
傍晚六点,厨房里传出炒菜声,张姐一边翻锅,一边回头关注两个孩子的动态,喊道:“姐姐是不是来了?听一下敲门声啊!”
“姐姐”,是张姐请的大学生伴读。姐姐刚一进门,大女儿就扑了上去,张姐呼了口气,终于能安心做饭了。
张姐家住长沙市梅溪湖,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大女儿五岁,小儿子八个月。谈及请大学生伴读的原因,她表示:“白天倒还好,就是做饭的时候实在顾不过来,有时手里抱着一个,脚上挂着一个,还得腾出手炒菜,让人崩溃。”这样的情况多了,她不仅自己身心俱疲,还会忍不住对大宝发火,之后又陷入自责。
起初,她想请人做饭,又怕做的饭不合口味,也想过请阿姨带娃,又担心沟通不顺。后来偶然刷到社交平台上“大学生伴读”的帖子,她心想,大学生有耐心,也更年轻,这种“大朋友”带“小朋友”的方式或许更适合自己家。
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她也发了个招募帖:兼职陪娃两至三小时,时薪20元,管晚餐,时间灵活,工资日结。“开始以为工资低,不会有人来,没想到帖子一发出去,私信就爆满。”张姐说。
如今,张姐家里有两位伴读姐姐:一位在工作日的晚饭时间上门陪玩2小时,另一位则在周末待一整天,陪孩子上网课、画画、做手工。“孩子开心,我也能喘口气,情绪稳定了不少。”张姐笑道。
张姐的孩子和伴读姐姐一起看绘本
记者观察到,“大学生伴读”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家庭的新选择。在社交平台上,大学生伴读价格在20元至60元一小时不等,价格便宜的工作内容相对简单,主要起看护作用,价格贵的则还包括作业辅导等服务。
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大三学生小安是众多伴读姐姐中的一位。她告诉记者:“我发现很多家长请大学生,是因为比较好说话,待遇要求不高。”
她曾经帮一对上夜班的夫妇照顾过一个一岁半的宝宝。那段时间,她几乎每天早上七点多就要起床,给孩子喂奶、擦护肤霜,再推车出门散步、晒太阳,因为孩子年龄小,一整天都得寸步不离,事情麻烦不说,报酬还只有200元一天。
当然也有家长比较大方。今年暑假,她和室友一起帮张家界的一对混血夫妇带娃,包吃包住,两人总共7000元一个月。每天,孩子妈妈会制定大致的学习计划,今天聊天气,明天认颜色等等,孩子妈妈的要求就是,希望能提高孩子的中文水平,了解更多中国文化。
“在他们家伴读,感觉不只是在做兼职,更像成为了他们家庭的一部分。”一个多月的相处让小安收获了意外的情感。离开的那天,小家伙抱着她号啕大哭。她笑着安慰他们,转身也红了眼眶。
无法“外包”的情感
然而,并非所有伴读故事都如此温情。
“我都说了不想吃!”孩子的叫喊声从卧室传出,夹杂着书本摔在地上的闷响。紧接着,是母亲几乎失控的怒斥:“你到底想怎样!”卧室外,李喻坐在饭桌旁,全身僵硬,不敢动筷。
李喻在湖南师范大学读大二。今年暑假前夕,她满怀期待地走进这套高级公寓,准备开启朋友介绍给她的兼职:给一个初二女孩伴读,包吃包住500元一天,女孩母亲还为她准备了独立卧室。
“我当时还在庆幸,事少钱多的活儿被我找到了。”李喻回忆道,“后来发现是我太天真了。”
第一次见面还算融洽,可正式开始伴读后,孩子就变了个样,一到学习时间就甩脸色,“砰”地把门关上了,锁在房里,喊也喊不出来。“我也想成为走进她内心的温暖大姐姐,但是一提到学习,我就变成了她的‘敌人’。”李喻苦笑。
多次尝试无果后,孩子家里人也对李喻有了意见,“可能觉得我拿了钱不做事吧。”李喻说,“可孩子后来根本不和我沟通,我是真没辙。”于是,做了不到一周,她便主动提出离开,孩子妈妈也二话没说答应了。
李喻告诉记者,这个孩子的父母离婚了,且双方现在都有各自的伴侣。“孩子正处在青春期,我估计她变成这样很大部分是家庭原因造成的。”
李喻的经历,像一面镜子,反映出一些家庭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。在小安和张姐的故事里,大学生伴读确实缓解了家长的带娃焦虑,然而,如果家长希望通过大学生伴读来填补情感上的空缺,恐怕只会收效甚微。毕竟,陪伴,从来不是一份工作,真正的亲密关系永远无法被“外包”。
责编:刘丹 编辑:梁芷璇
来源:华声在线